目标感的下降
最近目标感大幅下降。过去我可以在闹铃响起的瞬间及时起床,也会安排完成一天的学习计划;但现在,闹钟响了,我也常常多趟一会,甚至有时也会发呆,不知道要做什么。即使我制定了学习计划,完成计划的动力也往往不足。仿佛精神支柱也消失了一般,而我对时间的管理也在下降。
经过有目标到无目标的心理变化后,我一直努力找回目标,也在探索要走的是怎样的道路。四月份我读完了《人类简史》1,其中想象的现实的概念令我印象深刻,本想单独写一篇读后感,想了想后,便决定将目标与想象联系起来作为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灵感。
想象的目标
《人类简史》中提出了想象的现实的概念,它指人人都相信的某件事。举例来说,日常生活中的桌子,水杯等它们的名词都是“想象”出来的,但我们仍能触摸得到它们的实物。当每个人都知道桌子和实物的对应关系时,那么桌子这个概念就转化为一个真正的物体。目标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想象,对未来自己成为谁和做什么的幻想。这个想象在远古时代拥有着强大的力量,智人的目标是生存,因此它们几乎狩猎和灭绝了当时许多陆地上的生物。一旦确立目标,个人将获得足够的精神支柱,其行为习惯也随之调整。
书中提到,正因为智人2出现了 认知革命,它们获得了“讲故事”的能力。这个能力让它们构建出许多想象的现实,如宗教,神和国家等。当某些智人信奉一个相同的东西时,它们会组成一个集体。自古以来,智人就已经通过合作完成相同的目标。因此我认为目标对个人产生影响很可能是因为习性,就像吃煮熟的食物。人类发现火后胃已经适应了熟食,若吃生食可能发生腹泻等不适。还有一点则是智人在合作狩猎时有成就感,聚集生活有安全感。所以美好的目标将驱使着集体共同努力,对于个人而言也同样如此。
最后
目标发挥着精神支柱的作用,两个月3来我带来极强的方向感和内驱力。至于现在,与那时的状态相差甚远。我真希望回到那种状态,但我当下的目标又是什么呢,有些模糊,所幸我还有些时间确定它。
-
这本书大致介绍了从远古时代到科技革命之间的发展,个人看来书中内容还是很有意思。作者 Yuval Noah Harari(中文名:尤瓦尔·赫拉利)。 ↩︎
-
古人类分为不同人种,如直立人,山顶洞人和智人等,正因为智人发生了某种“认知革命”,使得他们可以互相交流,从而统治全球。因此如今世界基本都是智人。 ↩︎
-
今年的3,4月份我在学习与计算机考研相关的内容,以至于我有种非常强烈的目标感。我感受到自己的脑海中好像矗立一座高大的灯塔,而我一步步的向灯塔处方向走着。 ↩︎